详细内容
成鱼
背鳍Ⅲ-7;臀鳍Ⅲ-11~13;胸鳍Ⅰ-16~17;腹鳍Ⅰ-7~8。侧线鳞;围尾柄鳞40~50。下咽齿1行,4~4。脊椎骨数4+35。 [4]
体长为体高的2.7~3.6倍,为头长的2.8~4.9倍,为尾柄长的5.3~9.0倍,为尾柄高的7.7~11.7倍。头长为吻长的3.0~4.7倍,为眼径的3.0~7.4倍,为眼间距的1. 8~3.4倍,为头宽的1. 7~1. 9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0~1.8倍。 [4]
体侧扁,稍高,腹部扁薄,从胸鳍基部前下方至肛门间有发达的腹棱。头较鳙小。吻短而钝圆。口宽大,端位,口裂稍向上倾斜,后端伸达眼前缘的下方。无须。鼻孔的位置很高,在眼前缘的上方。眼较小,位于头侧中轴的下方,眼间宽,稍隆起。下咽齿阔而平扁,呈构状。鳃耙彼此连合呈多孔的膜质片。左右鳃盖膜彼此连接而不与峡部相连。具发达的螺旋形鳃上器。鳞小。侧线完全,前段弯向腹侧,后延至尾柄中轴。 [4]
背鳍基部短,起点位于腹鳍起点的后上方,第3根不分枝鳍条为软条。胸鳍较长,但不达或伸达腹鳍基部。腹鳍较短,伸达至臀鳍起点间距离的3/5处,起点距胸鳍起点较距臀鳍起点为近。臀鳍起点在背鳍基部后下方,距腹鳍较距尾鳍基为近。尾鳍深分叉,两叶末端尖。 [4]
鳔大,分两室,前室长而膨大,后室锥形,末端小。肠长约为体长的6倍。腹腔大,腹腔膜黑色。成熟雄鱼在胸鳍第1鳍条有明显的骨质细栉齿,雌性则较光滑。
鱼病防控
除了鱼种入箱前做好和免疫工作外,在日常管理时应做到早发现、早的原则,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在夏季和秋季鱼类疾病流行季节,应该全箱泼洒漂白粉、生石灰浆等,用小篮子或袋子装强氯、漂白粉、硫酸铜、敌百虫等,交替使用,挂在网箱周围预防鱼病。网箱养鲢在正常情况发病很少,但锚头鳋偶尔感染,可使用,将鱼聚于网箱一角,用90%的晶体敌百虫溶液对鱼群进行慢慢泼洒,或者将病鱼挑出,置于5%盐溶液中浸泡20分钟,效果更好。
投饵饲喂
网箱养鱼为关键的管理技术就是投饵,鲢虽属于滤食性鱼类可不用投食,但在饲养过程中如天然饲料比较匮乏时应及时投饲粉状饵料,再者为确保鲢生长速度,提高经济效益,在网箱养鱼的管理过程中必须进行投食喂养,才能确保鱼类正常的生长速度。日常投饵喂养的次数是影响喂养效果并防止食物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日常喂食量中,一般采取少量多次原则,尽可能地减少因投放饲料过多而沉底或随水流漂走的现象发生。在投食时应根据鱼数量进行投食,避免投食次数多、投食量小而引起鱼群争抢饲料导致强者饱食、弱者受饿,鱼群生长不均衡。网箱养鱼每天的饲喂次数以6~8次为佳,如条件良好晚上也可以适当地喂食。
池塘饲养
鱼种培育:①鱼苗放养。适宜的鱼苗投放时间是在5月中下旬,水温控制在18℃以上,鱼苗放养的投放密度控制在3~5尾/平方米。②饲养管理。待鱼苗投入到池塘之后,饲料选用“饲料碎屑+浮游动植物”,且以浮游动植物为主。③成鱼养殖。鱼种的放养密度控制在0.4~0.5尾/平方米,而投放的鱼种重量控制在每尾100~200克。
越冬管理:越冬鱼体务必要健壮肥满、无伤无病。越冬时鱼体密度通常控制在0.3~0.6千克/平方米,且可基于池塘的实际情况来予以合理调整。越冬方法:越冬池塘要做到保水性好,水质清澈,水面具有透光性,池塘内浮游植物量应保持在25~50毫克/升。